欢迎来到j9九游会官网网站!
400-7075-800确认试验要求:
温度范围: 起始温度、低温度、高温度。
变温速率: 例如,10°C/min, 15°C/min 等。这是快速温变箱的核心参数。
驻留时间: 在高温和低温点的保持时间。
循环次数: 需要完成多少个高低温循环。
试验总时间。
仔细阅读产品的测试标准(如国标、军标、企标或客户要求),明确以下关键参数:
检查设备状态:
电源: 确认电源连接稳定,电压符合设备要求。
箱体内部: 确保工作室清洁,无残留物。检查样品架是否稳固。
制冷系统: 确认设备有提前预热(通常设备建议常年开机,或至少提前24小时开启制冷),以保证压缩机处于最佳状态,能提供所需的快速降温能力。
密封性: 检查箱门密封条是否完好,确保关门后密封严实。
准备测试样品:
样品应清洁、干燥。
至关重要的一点: 样品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样品架上。在快速变温过程中,空气对流非常剧烈,不固定的样品可能会被吹落或碰撞,导致设备或样品损坏。
样品的摆放应不妨碍工作室内的空气循环。样品与箱壁、样品与样品之间应留出足够空间(通常建议大于10cm)。
连接好样品所需的监控线缆(如电源线、信号线),并确保线缆通过专用的引线孔引出,且用附带的密封塞塞好,以防漏气和凝露。
第1步:开机与放置样品
打开主电源开关。
按下控制面板上的“电源"或“开机"按钮,启动控制系统。设备可能会进行自检。
打开箱门,将准备好的样品迅速且稳固地放置在样品架上。
关闭箱门,确保锁紧。
第2步:设定试验程序
大多数现代快速温变箱采用触摸屏和程序控制。
设定程序模式: 选择“定值"模式或“程式"模式。快速温变试验必须使用程式模式。
编辑程序:
示例程序设定(一个循环):
段1: 25°C → +85°C (最大速率)
段2: 在+85°C 保持 30分钟
段3: +85°C → -40°C (速率:15°C/min)
段4: 在-40°C 保持 30分钟
段5: -40°C → +85°C (速率:15°C/min)
段6: 循环: 5次 (执行从段2到段5,共5次)
段7: +85°C → 25°C (最大速率)
段8: 结束
段1(初始段): 通常设定为从当前室温以最大速率达到循环的起始温度(例如,高温点或低温点)。
段2(保温段): 在起始温度点设定驻留时间。
段3(变温段): 设定目标温度(如从高温到低温)和变温速率。这里一定要选择“斜率"方式,并输入要求的速率值(°C/min)。
段4(保温段): 在另一个温度点设定驻留时间。
段5(循环段): 重复段2至段4,或直接设定该程序的循环次数。
段6(结束段): 试验结束后,通常设定为回到室温,以避免开门时产生大量凝露。
设定报警: 根据样品要求,设定温度上下限报警,一旦超差设备会自动保护停机。
第3步:启动试验
再次确认所有参数设置无误。
按下“运行"或“START"按钮,设备开始执行程序。
观察设备初始运行是否正常,特别是压缩机启动时有无异响,温度变化是否按预设斜率进行。
第4步:试验监控
在试验过程中,定期通过观察窗或数据记录器查看样品和设备的运行状态。
注意听压缩机、风机等主要部件的声音是否正常。
记录关键的试验数据。
第5步:试验结束与取样
程序运行完毕后,设备会自动停机,或发出提示音。
重要: 不要立即打开箱门!
如果箱内温度高或低的情况下,贸然开门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(烫伤/冻伤),并且会对样品产生热冲击/冷冲击,还可能使大量水汽进入箱内结冰或凝露,损坏设备。
应等待箱内温度自然恢复到环境温度附近(如步骤2中设定的回常温段)再开门。
戴上隔热手套,打开箱门,迅速取出样品。
对样品进行后续的检查、测试和记录。
第6步:关机与清理
取出所有样品和支架。
清洁工作室内部。
关闭箱门。
在控制面板上按下“停机"按钮,然后关闭主电源开关。
(建议) 对于长期不使用的设备,最好在关闭主电源前,运行一个“烘干"程序,将箱内水分蒸发掉,然后保持箱门略微打开通风,以防霉变。
安全防护: 设备运行时和刚结束时,箱体表面和内部温度可能很高或很低,切勿触摸,防止烫伤或冻伤。
禁止物品:
绝对禁止测试易燃、易爆、易挥发性物品。
禁止测试强腐蚀性物品。
禁止将待测产品通电(除非是测试要求的一部分并通过专用引线孔连接)。
通风: 设备周围和背部应留有足够空间(通常>60cm)用于散热,确保通风良好。
紧急情况: 熟悉控制面板上的“急停"按钮位置,遇到任何异常(如冒烟、异响、漏液)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并切断总电源。
专业人员操作: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。非专业人员不得进行操作和维修。
总结:
快速温变试验箱的操作核心是 “准备充分、程序设对、耐心等待" 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,不仅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,更能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。对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设备,请务必详细阅读其随机附带的操作手册。
上一篇:没有了
扫一扫,微信联系
扫一扫,微信联系